2018

2018挺有「意义」的:北京奥运十周年(虽然在自己国家举办,可惜也没机会看现场,看今年(2020)有没有机会)、08年中国雪灾十周年、08年陈老师修电脑十周年(在严寒中瑟瑟发抖、守在电脑前刷最新消息的情景犹如昨天——学新闻学的, 就是如此「敬业」)、大学毕业十周年……

流水账

元旦,在惠州过,跟朋友去深圳教会参加活动——组织去惠州玩,教会的人大都很nice。(18年去了两次惠州)。

春节,在南宁过。现在很少回老家,2019年好像就没回过。老话:家人在哪里,「家」就在哪里。

三月中旬,到日本出差。

四月份,回老家拜山,摔破了手指。(印象中第一次回去拜山。以前小时候在广州,清明节会跟父亲去祭拜一位在广州过世的叔叔)。

四月底,参加了以前台达老板的「荣休」聚会,还「重操旧业」——帮忙剪了一个视频——大家的感想。

五月底,第二次日本出差。

六月上旬,跳槽到深圳的傲基。六月还去了一趟深圳的杨梅坑,回来路上在高速打瞌睡,车的右边和护栏刮了一下,假如刮的是别人的车……疲劳驾驶,后怕。

七月,回了一趟南宁,参加毕业十周年聚会——你同学还是你同学,你却不再是你。

……

好像真太流水账了。

On The Road —— 不是在跳槽,就是在跳槽的路上

17年的6月,跳槽到「新科电子」——又从镇区(松山湖)折返市区。(在东莞的10年,活动轨迹:东城 >> 莞城 >> 石碣 >> 南城 >> 东城 >> 南城 >> 松山湖 >> 南城)。

对「新科」的印象,在2008年就有,当时和大学同学到中心人才市场求职,就有路过旁边的「新科电子」,印象:是个大厂。(如果你知道「宁德时代」,「宁德时代」的创始人是新科工程师出身)。没想到的是,9年后会到这里工作。

新科是家「良心」企业——做道数学题看看有多良心:

大多数公司,给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,以最低工资标准为缴存基数、缴费比例采用法律范围内的最低档——5%。

举个🌰:假若月薪1万整。以2018年东莞最低工资标准1,720为例,公司每个月帮你缴纳住房公积金:1720 * 5% = 86元,加上自己缴纳的部分:86元,恭喜您,住房公积金账户进账172元,离买房又跨进一步——而且不用担心步子迈太大扯到蛋。

按照现在东莞约2万的平均房价,假如要买个150万的房子,约莫726.74年后,就能存够买房的钱了(当然了,没有哪个沙雕会这样干)

而新科的缴纳方式:以实际工资为缴存基数,缴存比例是10%,每个月公司帮你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是10,000 * 10% = 1,000,加上自己缴纳的部分,每个月住房公积金账户进账2,000,让您的买房时间从726.74年减至62.5年。这哪里是什么良心企业,简直是「再生父母」。。。

本以为会在新科呆很久——毕竟大厂。本人又胸无大志,大厂方便摸鱼。

不过摸了6个月之后,发现好像有点儿水土不服——可能年纪大了、转行又晚。比技术比不过同龄、拼加班又拼不过年轻人。

平心而论,自己不是多事儿之人。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仅想把事情做好,但是有种缚手缚脚的感觉?(不清楚是不是可以归为办公室政治一类。脑子不够用,敲好代码已经透支了)

于是写了一封离职信给老板——纯英文——不是我要装逼。老板非常关心我们的英语学习,每天背单词打卡、要求用英语做简报……有机会就要用英语,So……

不过第一次被劝住了。留下来的理由也简单。第一,老板确实nice,工作快10年(当时),从来没有遇过这么nice的老板(一个大厂,加一个nice的老板,很吸引有没有)。第二,老板分析的也有道理,其实这个道理我在台达也有学到:

工作上遇到的问题,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问题。举个🌰,如果工作推进不了,当然可以归咎于各种客观因素。但继续追问,你会发现,还特么是自己的问题。诚如某心灵鸡汤:小孩用尽所有办法,搬不开眼前的大石头,父亲意味深长地说:不,你还没想尽办法,我就在你身边,可你没有向我求援。对不对?石头不是没办法搬开,是你没「尽力」,而已。

其实道理也懂,只是在工作上,要搬石头去砸别人的脚,确实和我与(胆)世(小)无(怕)争(事)的性格相悖。

所以,在老板的鸡血下,第一次申请离职,作罢。

机缘巧合,2018年TDK(新科母公司)要举办四年一度的技术展,于是在老板的安排下,3月份、6月份出差去了两趟日本。第一次出国、第一次肉身翻墙,感受颇为深刻,之前有写过文章,不再赘述。

出差能成行,有点「无巧不成书」。首先是护照,17年把户口迁到工作地,领新身份证的时候,「闲得蛋疼」,于是顺手办了本护照,当时完全没有出国的念想。第一次出差,时间很紧张,如果临时去办护照,应该不能成行。然后是语言,15年年末为了更好地学习编程,报了EF的英语培训,虽然学得不怎么样,不过勉强够用,很难想象没有经过EF的学习,如何和日本同事沟通(书面汉字沟通?🙃)。最后自己作为新科的「新人」,理论上也轮不上我出去。不过最后因缘际会,老板让我主导这个事情。

但颇为「意外」的是,原本是为了更好融入团队的出差之行(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),经过两次出差,更感受「挫」。

两次出差,个人认为是「不辱使命」的——起码部分达成最开始的目标。但是两次出差回来后的周会上,收到的都是负面评价。老板是给予肯定的——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安慰我(微笑)。(所以说,对一件事情作出客观描述,是如此重要——有点庆幸自己学的是「新闻学」?)

而这时候又发生了另一件事:第二次出差回程当天,前公司主管联络我,说深圳有个新的工作机会,要不要试试。一开始认为自己不会跳槽的。我还大概规划了一下,出差回去后,下半年要学嵌入式开发(可以简单理解为用软件直接控制硬件的开发?),因为觉得自己感兴趣——哪个男生小时候不喜欢捣腾点硬件(部门也有资源,老板也非常鼓励大家多学习,新科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)。

两个事情一综合(工作成果被「负评」 + 前主管介绍工作),我又跑去和老板「商量」离职了(老板希望我们有离职想法的时候,就去找他谈;不希望我们找好工作了,再跟他说:老板,我明天要走)。

其实,第一次去谈,是打算留下来的,内心只是要别人帮忙肯定一下而已。聊完之后也跟老板说,会留下来好好干。

不过剧情的发展,总是不太按套路来。接下来的一个周会,在会上得到「否定」的评价后(可能是我想多了,双鱼座特质),一股闷气涌上心头。想想忙乎的这两个月,第一次到日本已是凌晨,同事叫去外面吃东西,本来不想去——打算准备一下第二天的工作内容,但是不去好像又不太「合群」,遂去。回来后再忙一下,已经凌晨3点(担心演示不稳定,各种测试)。第二天起床,胸口痛得厉害,以为要挂掉,一直在祷告。第二次出差在展会上站足三天,用蹩脚英语给客人介绍(不过可能大部分日本人也听不出英语讲得不好吧~)……

假若你现在问我为什么要跳槽,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。只是所有东西累积到一起,会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。周会当晚,部门举行聚餐,聚餐前再次接到前主管的电话,说深圳那边要做决定了……于是乎,答应了下来。

这个决定,很是犹豫——即使确定要走后,还在犹豫。因为工作常有、大公司也不少见,但是遇到一个好老板,难得。从老板办公室走出来后,就一直怀疑自己的决定(而且还「不知好歹」地不听老板劝告,放弃年中分红,立马要走。据闻有3、4个月工资?)。

开弓没有回头箭。收拾好「矫情」,去到深圳,还好也都是熟悉的团队,不用重新融入,也是好事。不过导演安排的剧情,总是那么峰回路转。在后来的一次聚餐中,「矫情病」又发作,间接导致跳槽到日本。

新公司的部门老板有次组织在东莞聚餐,本来那天有事没有参加,不过第二场夜宵,就在南城步行街附近,离住的地方近(当时还没搬到深圳),遂去。喝到高兴处,部门老板开始熬制心灵鸡汤:……我希望你们是凭自己的实力拿到现在的工资,而不是靠关系……还不时投来关切的眼光,让我这个从来没什么存在感的人,觉得这碗浓烈的鸡汤是为我量身熬制的。

Waht!?自己凭「实力」「忽悠」来的待遇,变成凭关系了?我就不值这个价?我就如此不堪?(握草,我还放弃了年中分红,放弃了十年一遇的好老板)。。。我这人有个毛病,喜欢瞎想,可能人家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呢。不过古人说「酒后吐真言」,「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」。对不起,我是矫情的双鱼。

但是也不可能回新科了(脸皮太薄)。于是乎,平时有意无意,会留意一下可能的工作岗位。有了日本的出差经历,一日闲来无事,在Google输入若干关键字:日本、iOS、工程师,搜到了现在公司的招聘信息。咨询、视频面试,貌似很顺利。工作签证还没办好,直接拿着商务签过去了(当时刚好老板一家也回了国,所以就没有急着办工作签证)。

8月28,再次飞到东京,第一次到海外工作——虽然公司都是中国人。而且一开始只有我和老板两个人,在一个只能坐下两个人的办公室。在大家眼中简直就是个「皮包公司」吧。不过我确实也不care公司有几个人,比较关心工作内容和自身成长(如果是自己喜欢的工作,火星也无所谓)。

接触下来,老板的功力,放在国内,进BAT是没问题的啊。这点已经足够吸引我留下了。而且程序员和程序员相处,总是容易些吧——起码有共同语言——Swift啊(手动微笑)。

而原来的计划是,到了日本后,把商务签证,变更为工作签证,但是最后被日本入管局拒绝了(没有非常特殊的理由,短期签证不能变更成长期签证),于是干了3个月(签证上的逗留时间为90天),又滚回去了。

2018,基本就被折腾完了。

(好像还想写点什么,欲言又止状)

第二次出差拍的一张照片

第二次出差时拍的一张照片▲